引言
术中超声成像新技术|心腔内超声(ICE)①背景起源篇“前言
国内创新医疗器械已逐渐步入发展快车道,但因ICE成像系统的复杂性,使其仍是我国少有的未实现器械国产化的产业空白领域,国内目前仅有四款已获批的ICE产品,分别由波士顿科学、强生、雅培提供。近期,上海胸科医院何奔教授团队完成赛禾医疗中国首个国产ICE上市前注册临床试验全国首例入组,引起业内关注,因此我们将ICE赛道进行梳理,分为背景起源、市场研发、临床应用三部分为大家呈现。
“近年来,经皮导管介入诊疗技术不断发展,成为许多结构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疗基本策略。随着心脏介入操作的日益普及和手术的复杂性,对术中成像的要求越来越高,心腔内超声心动图(ICE)因具有实时成像、实时监测术中并发症以及良好的耐受性等优点,非常符合心脏介入操作的要求,尤其没有X射线,可以反复操作、全程可视、精确显示局部解剖结构和心脏血流信号、血流速度等特点,使得ICE越来越多地用于多种类型的心脏介入操作。”
——《心腔内超声心动图中国专家共识》
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
2022年第36卷第5期
心腔内超声
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, ICE
超声心动图技术包括常规经胸超声(TTE)、经食管超声(TEE)、心腔内超声(ICE)、超声声学造影(MCE)、三维超声心动图等,ICE是一种新兴技术——将微型的换能器安装在心导管的尖端,经由外周血管输送至心腔内部,换能器发射声波,对心脏及其邻近组织进行实时高质量成像和(或)血流动力学测定的超声成像技术。基于不同的技术原理,心腔内超声导管被分为两类:机械旋转式超声导管和相控阵超声导管。目前,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是相控阵超声导管,ICE成像通过术者旋转导管及操纵导管手柄上的两个旋钮来完成。
ICE门槛高、集成了超声和图像处理最前端的技术,是当前内窥超声方向最挑战的领域。不同于传统接触式三维重建方法会产生假腔,影响术者对靶点或结构的判断,心腔内超声(ICE)可直接显示心脏结构,有助于理解心脏内各部位之间的解剖关系,不仅具有实时成像、并发症监测以及良好的耐受性,同时以股静脉入路,无需全麻或深度镇静,日益成为心脏介入手术中重要辅助工具,被誉为心脏介入医生的“黄金眼”。心腔内超声可用于多种心脏介入手术,潜在患者群体庞大,动脉网测算我国心腔内超声导管市场空间或将超100亿元,具有广阔前景。
ICE适用的心脏介入手术范围
随着心腔内超声的应用更广,性能也在逐渐优化,已从二维成像转变为三维成像,极大增强了引导及可视化能力。二维心腔内超声支持双平面或三平面成像,可显示两个或三个不同的平面视图,但医生需将这些图像在脑海中重新构建为三维解剖结构。三维心腔内超声则可直接呈现三维解剖结构图,便于医生更轻松地开展手术。按照产品发展方向,预计心腔内超声还将向更清晰、精准、多功能等方向发展。
结语
相信作为术中影像技术革新的代表,心腔内超声不仅会成为心脏电生理最重要的工具,还将进一步重塑结构性心脏病及心律失常行业的治疗标准,推动介入手术向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简洁的方向发展,ICE未来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参考资料:
下一篇
《术中超声成像新技术 | 心腔内超声(ICE)——②市场研发篇》
敬请期待